送货至:

 

 

交流电机为什么会产生轴电流?

 

2025-07-21 09:43:04

晨欣小编

一、什么是轴电流?

轴电流,顾名思义,是流经电机转轴的电流,通常由电机内部或外部电磁感应产生。这种电流在转轴与轴承间形成电位差,进而穿过润滑油膜甚至击穿油膜,导致轴承滚动体和滚道出现电蚀(电击穿痕迹),从而引起噪音、振动和过早失效。


二、交流电机轴电流的产生机制

2.1 电磁感应原理

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,只要有磁通变化,就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。当电机的磁场不均匀或有非对称分布时,转轴作为导体,会在其路径中形成电压差,从而产生轴电流。

2.2 高频漏电流耦合

变频器控制的异步电机中,PWM波形中含有大量高频分量,这些频率可达几千赫兹甚至几十千赫兹。高频信号经由电容耦合、电缆或定子绕组间形成的分布电容进入转轴,形成高频轴电流。

2.3 不对称磁场与偏心

当转子不平衡、气隙偏心、定子绕组不对称或磁通存在谐波成分时,也会产生交变磁通,形成感应轴电压,进而形成闭合回路的轴电流。


三、轴电流的典型来源分类

来源类型

原因描述

特点




电磁感应轴电流

不对称磁场、气隙偏心导致轴产生感应电压

常见于大型同步或异步电机

高频轴电流

变频器产生的高频共模电压通过分布电容耦合进入转轴

高频、幅度大、破坏性强

接地电流/泄漏电流

接地不良、电缆屏蔽不良造成漏电流从轴承路径回流

与接地系统直接相关

静电轴电流

由于旋转体与周围形成静电感应(如高速主轴)

常出现在高速电主轴系统中

四、轴电流的危害分析

4.1 轴承电蚀

轴电流最直接的后果是轴承电蚀(fluting damage)。轴承内滚珠与滚道表面出现凹坑状或条纹状痕迹,最终导致机械间隙增加、噪音升高、寿命缩短。

4.2 设备振动与故障停机

轴承损坏导致电机振动增强,可能对机座、支架、负载设备造成结构损伤,进而引发整机停机或维修成本飙升

4.3 信号干扰与误动作

轴电流引入的高频干扰可能耦合至控制系统、编码器等弱电环节,导致控制误动作、信号漂移或通讯异常。


五、哪些因素会加剧轴电流?

5.1 使用变频器控制

变频器输出的PWM波形带有尖锐边沿和高dv/dt,对系统的分布电容形成较强激励,是造成高频轴电流的主要元凶。

5.2 地线不良或单点接地不当

不规范接地会导致轴电流绕经轴承回流,应采用多点接地或共模电流隔离措施。

5.3 电机功率越大,风险越高

功率越大的电机,其内部磁场能量越大,转子结构更复杂,更容易形成感应电压

5.4 高速运行或油膜不完整

高速电主轴在润滑油膜破裂或过薄时,容易造成轴承间放电,是静电轴电流频发的场景。


六、如何检测轴电流?

6.1 示波器检测法

通过高频电流探头测量轴与地之间的电流波形,可以清晰捕捉到高频脉冲信号。

6.2 轴电压测试

使用高阻抗探头测量转轴与地之间电压,若电压幅度较高(>1V),可能存在危险性轴电流。

6.3 轴承失效分析

如发现电蚀痕迹、烧蚀斑点、异常温升等,也可反推存在轴电流问题。


七、防止轴电流的有效措施

7.1 安装轴电流隔离装置

  • 绝缘轴承(Insulated Bearing):在外圈或内圈使用陶瓷或氧化铝涂层

  • 绝缘联轴器:打断电流通路

  • 轴接地刷(Grounding Brush):在轴上引出接地路径,提供低阻抗放电路径

7.2 采用电机专用滤波器

在变频器输出端添加共模扼流圈(CM choke)轴电流抑制滤波器,削弱高频干扰。

7.3 接地系统优化

  • 实现多点屏蔽接地

  • 电机外壳、控制柜、负载结构应形成等电位连接

  • 避免地回路不闭合或电压差

7.4 选择低dv/dt输出的变频器

使用具有缓启动、低dv/dt控制策略的变频器模块,有效减缓轴电流耦合风险。


八、实际案例分析与工程建议

案例:某工厂生产线上异步电机频繁更换轴承

分析发现该设备采用变频器调速,轴承寿命不到1年即发生异常。经测试发现转轴与地之间存在近3V的高频电压,进一步检查发现:

  • 使用普通轴承,未采取绝缘措施;

  • 接地仅在电机尾部,地阻偏高;

  • 未加滤波器。

整改措施:

  1. 更换为绝缘轴承;

  2. 加装轴电流接地环;

  3. 优化接地系统并加装共模滤波器。

整改后,设备已连续运行18个月,轴承无明显磨损。


九、总结与建议

轴电流问题虽看似“细小”,实则影响深远,特别是在变频驱动系统中,其危害不容忽视。我们在交流电机的选型、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调试中,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:

  • 正确识别轴电流来源与种类;

  • 合理选择防护措施,特别是在高功率、高频驱动环境中;

  • 加强现场检测与预防性维护。

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与工程控制,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轴电流引发的设备故障,提高电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与寿命。


 

上一篇: I2C 通信电路设计:精准掌握上拉电阻计算技巧
下一篇: 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主要区别

热点资讯 - 技术支持

 

插件电阻选型指南:如何根据功率、电阻值与封装精准匹配?
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主要区别
交流电机为什么会产生轴电流?
常见白色led灯光谱范围介绍
常见白色led灯光谱范围介绍
2025-07-18 | 1285 阅读
模拟音频耳机和数字音频耳机的区别
BGP、EBGP、IBGP、IGP还没搞清楚?
BGP、EBGP、IBGP、IGP还没搞清楚?
2025-07-18 | 1133 阅读
TI 电源设计:DCM 反激式转换器设计全攻略
反激式转换器:多相运行实现高功率应用设计新突破
收起 展开
QQ客服
我的专属客服
工作时间

周一至周六:09:00-12:00

13:30-18:30

投诉电话:0755-82566015

微信客服

扫一扫,加我微信

0 优惠券 0 购物车 BOM配单 我的询价 TOP